外媒聚焦
連日來,“山水、太極、夜焦作”三大核心元素,深度釋放了河南省焦作市“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焦作文旅何以出圈出彩?今年年初以來,焦作市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為統領,依托“大山”“大河”“大家”“大文創”等,扎實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力推進高能級文旅。1月至8月,全市共計接待游客4724.06萬人次,同比增長498.1%,相比2019年增長1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3.18億元,同比增長488.63%,相比2019年增長3.83%。
“大山水”筑基
讓傳統山水增活力
北依太行,南鄰黃河。大山大河,書寫了焦作傳奇。
立足“大山”南太行山的優勢資源,焦作市以云臺山景區為龍頭重點,持續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高可體驗、可沉浸的文旅二次消費項目在傳統優勢山水游景區建設中的比重,力促景區提檔升級,實現多元發展。
焦作云臺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沛萌介紹,以“文旅+”為突破口,云臺山景區打造了云臺山音樂節超級IP,超7億次的網絡曝光量,使云臺山迅速登上熱搜榜單。音樂節2天時間吸引來自國內外的10萬名樂迷,門票收入3900萬元,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文創產業等旅游產業收入超1億元。
不僅如此,云臺山音樂節還在一次次創新和碰撞中,不斷重塑焦作的“城市封面”,提升焦作的“文化顏值”,用音樂的力量、青春的活力,喚起更多年輕人對焦作的向往。
黃河在焦作境內綿延98公里,千里“懸河”起于焦作,以地域為特色的黃河文化在這里充分彰顯。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焦作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3年端午節,焦作市以黃河龍文化為創意,深度融合非遺、美食、傳統文化等元素,推出“龍騰懷川 ‘粽’情焦作”主題活動,3天時間,251.91萬名游客在焦作穿漢服、點龍燈、觀古渡口、聽黃河號子,和五千年黃河文明撞個滿懷。
如今,通過“文旅+”“+文旅”,焦作市傳統山水增添了新動能、煥發了新活力、實現了新提升。
“大家”彰名
讓城市氣質增內涵
7月7日,由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精心編排的新編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首演。這是焦作市以非遺打造名人品牌的有益嘗試,讓歷史文化名人品牌為文旅產業積蓄資源和后勁。
昔日河內名郡,今朝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陳式太極拳發源于焦作陳家溝,韓愈、李商隱、朱載堉、司馬懿、竹林七賢等歷史文化名人,或生于焦作,或長于焦作,或與焦作這片土地深度交集。
為挖掘文化名人資源,焦作市充分發動125家文藝創作與演出團體,強化與全國知名文化公司合作,緊緊圍繞文化名人生平事跡進行創作,推動文學、演藝進景區、進市場,努力叫響歷史文化名人品牌,為文化增自信、為山水長精神,用文化力量滋養城市的氣質和靈魂。
據了解,焦作市以文化名人故事全方位制造熱點、傳播亮點、形成焦點,創作編排大型豫劇《韓愈》《義釋奴婢》和沉浸式情景劇《諫迎佛骨》《韓愈賈島話推敲》等韓愈主題作品20多件,推進韓愈文化產業園項目;拍攝電視劇《曹瑾》,開展竹林七賢研討會和首屆李商隱愛情詩會,沁陽朱載堉雅樂團赴鄭州大劇院參加“聲動千年——朱載堉音樂文化賞析”主題音樂會。
“大文創”賦能
讓文旅融合添動力
這個夏天,焦作市天河兩岸文旅市集點亮夜空,精彩的演藝演出、特色的非遺餐飲、活化后的老街老巷,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體驗華服巡游、國風市集、互動打卡。
作為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城市,焦作豐厚的工業遺產吸引、融匯更多文旅資源,放射發展能量。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焦作·國際首創高塔實景演出項目、焦作市陶瓷工業文化創意園、焦作百年礦業遺址公園項目、河南數字動漫產業園項目……城區文旅因文旅文創融合填補空白而生機勃發。
這些都是焦作市文旅文創融合的創新探索。圍繞黃河文化、太極文化、詩詞文化、紅色文化、老工業遺存、新工業文明等特色資源,焦作以文化創意為手段,通過傳統文化現代演繹、舊址遺跡活化利用、現代工業科技賦能、城市精神接續傳承等舉措,全市打造了140多家精品民宿、50個紅色資源訪問點、10個精品研學目的地、10個文旅市集、7個工業旅游景區、30個微露營地,太極拳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系列文化創新、城市更新、產品煥新,塑造了焦作文旅的大品牌、文化的大IP、消費的大市場、城市的新地標,文化創意之光為焦作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苯棺魇形幕瘡V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是明友表示,焦作將繼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努力打造高能級文旅,加速推進由資源依賴型向文旅創新融合型轉變。
(記者 張瑩瑩)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聶 楠 |
編 輯:劉 佳 |
!Γ褐x萬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連日來,“山水、太極、夜焦作”三大核心元素,深度釋放了河南省焦作市“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焦作文旅何以出圈出彩?今年年初以來,焦作市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為統領,依托“大山”“大河”“大家”“大文創”等,扎實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力推進高能級文旅。1月至8月,全市共計接待游客4724.06萬人次,同比增長498.1%,相比2019年增長14%;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3.18億元,同比增長488.63%,相比2019年增長3.83%。
“大山水”筑基
讓傳統山水增活力
北依太行,南鄰黃河。大山大河,書寫了焦作傳奇。
立足“大山”南太行山的優勢資源,焦作市以云臺山景區為龍頭重點,持續推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高可體驗、可沉浸的文旅二次消費項目在傳統優勢山水游景區建設中的比重,力促景區提檔升級,實現多元發展。
焦作云臺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沛萌介紹,以“文旅+”為突破口,云臺山景區打造了云臺山音樂節超級IP,超7億次的網絡曝光量,使云臺山迅速登上熱搜榜單。音樂節2天時間吸引來自國內外的10萬名樂迷,門票收入3900萬元,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文創產業等旅游產業收入超1億元。
不僅如此,云臺山音樂節還在一次次創新和碰撞中,不斷重塑焦作的“城市封面”,提升焦作的“文化顏值”,用音樂的力量、青春的活力,喚起更多年輕人對焦作的向往。
黃河在焦作境內綿延98公里,千里“懸河”起于焦作,以地域為特色的黃河文化在這里充分彰顯。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焦作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3年端午節,焦作市以黃河龍文化為創意,深度融合非遺、美食、傳統文化等元素,推出“龍騰懷川 ‘粽’情焦作”主題活動,3天時間,251.91萬名游客在焦作穿漢服、點龍燈、觀古渡口、聽黃河號子,和五千年黃河文明撞個滿懷。
如今,通過“文旅+”“+文旅”,焦作市傳統山水增添了新動能、煥發了新活力、實現了新提升。
“大家”彰名
讓城市氣質增內涵
7月7日,由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精心編排的新編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首演。這是焦作市以非遺打造名人品牌的有益嘗試,讓歷史文化名人品牌為文旅產業積蓄資源和后勁。
昔日河內名郡,今朝山水富城、文武福地。陳式太極拳發源于焦作陳家溝,韓愈、李商隱、朱載堉、司馬懿、竹林七賢等歷史文化名人,或生于焦作,或長于焦作,或與焦作這片土地深度交集。
為挖掘文化名人資源,焦作市充分發動125家文藝創作與演出團體,強化與全國知名文化公司合作,緊緊圍繞文化名人生平事跡進行創作,推動文學、演藝進景區、進市場,努力叫響歷史文化名人品牌,為文化增自信、為山水長精神,用文化力量滋養城市的氣質和靈魂。
據了解,焦作市以文化名人故事全方位制造熱點、傳播亮點、形成焦點,創作編排大型豫劇《韓愈》《義釋奴婢》和沉浸式情景劇《諫迎佛骨》《韓愈賈島話推敲》等韓愈主題作品20多件,推進韓愈文化產業園項目;拍攝電視劇《曹瑾》,開展竹林七賢研討會和首屆李商隱愛情詩會,沁陽朱載堉雅樂團赴鄭州大劇院參加“聲動千年——朱載堉音樂文化賞析”主題音樂會。
“大文創”賦能
讓文旅融合添動力
這個夏天,焦作市天河兩岸文旅市集點亮夜空,精彩的演藝演出、特色的非遺餐飲、活化后的老街老巷,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體驗華服巡游、國風市集、互動打卡。
作為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城市,焦作豐厚的工業遺產吸引、融匯更多文旅資源,放射發展能量。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焦作·國際首創高塔實景演出項目、焦作市陶瓷工業文化創意園、焦作百年礦業遺址公園項目、河南數字動漫產業園項目……城區文旅因文旅文創融合填補空白而生機勃發。
這些都是焦作市文旅文創融合的創新探索。圍繞黃河文化、太極文化、詩詞文化、紅色文化、老工業遺存、新工業文明等特色資源,焦作以文化創意為手段,通過傳統文化現代演繹、舊址遺跡活化利用、現代工業科技賦能、城市精神接續傳承等舉措,全市打造了140多家精品民宿、50個紅色資源訪問點、10個精品研學目的地、10個文旅市集、7個工業旅游景區、30個微露營地,太極拳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系列文化創新、城市更新、產品煥新,塑造了焦作文旅的大品牌、文化的大IP、消費的大市場、城市的新地標,文化創意之光為焦作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苯棺魇形幕瘡V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是明友表示,焦作將繼續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努力打造高能級文旅,加速推進由資源依賴型向文旅創新融合型轉變。
(記者 張瑩瑩)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聶 楠 |
編 輯:劉 佳 |
!Γ褐x萬里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